蚕茧烘干设备
说到蚕茧烘干,相信很多养茧人都知道,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蚕茧贮存期间活蛹化境,蚕体遗留的寄生蝇卵出蛆和蛹体腐烂而损坏茧层,同时还使茧层经过热处理后适当改变外层丝胶的易溶性质,増强煮茧抵抗能力,保护茧的解舒,有利于缫丝和贮藏。
为了获得烘干质量较高的蚕茧,很多厂家也确实尝试了不少方法,但始终都在传统方法里打圈圈直干法和再干法。但无论是哪种都存在致命的弱点直干法将鲜茧一次烘成适干茧,尽管简化了操作流程,减少了茧质损伤的机会,但却容易造成鲜茧积压。再干法先将鲜茧烘到烘焙率约为60%的半干茧为止,再用较低温度烘到适干,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干燥均匀程度和干燥设备的利用率,也是当前很多缫丝厂常用的方法,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温湿度把控不到位,蛹体湿度较高,不利于后期的缫丝。
事实上,蚕茧主要由茧层和蛹体组成。一般鲜茧中茧层重量只占18%-24%。鲜茧中含有大量水分,通常100公斤鲜茧烘到适干茧时约要除去水分60公斤左右。正常情况下鲜茧茧层含水率约在13%-15%左右,蛹体含水率约在73%-77%左右。所以,蚕茧烘干主要是除去蛹体中的水分,而茧层仅失去少量水分。而传统的方法基本上做不到这么精细。
柞蚕茧茧形大,蛹体重,鲜茧茧层率一般在10%左右。中国东北地区的二化性柞蚕,春茧仅作为秋茧种茧用,而秋茧除一小部分作春茧种茧用外,绝大部分用于缫丝。每年9月下旬秋茧收后,工厂都用鲜茧缫丝,直到次年4月。对于4月上旬以后的缫丝用茧,仅为防止出蛾才进行杀蛹和干燥。中国南方地区,由于气温高,容易出蛾,不宜用鲜茧缫丝,所以和桑蚕茧一样,需干燥后贮藏,供缫丝用。
柞蚕茧的干燥方法有两种:一种是杀蛹后在露天茧笼保管过程中进行晾晒风干,称自然干燥。另一种是用干燥机烘干,干燥方法与桑蚕茧基本相同。由于柞蚕蛹体大,平均粒重在7克以上,且不匀率大,为使干燥均匀,常用两次干法或三次干法。半干茧堆放时间比桑蚕茧长。
烘干房湿气重如何排湿?以往,通常是将干燥室、烘干房内湿热空气通过风机强行往外排;这样的做法把室内的热量也随之排出室外。为此,具有超强除湿能力的除湿机,无疑成为了越来越多烘干房去除湿气A为简捷有效的方法;不过,一般的烘干房内温度都要加到40℃,甚至是50℃以上;而常规冷冻式除湿机的工作环境温度为5-38℃,超过38℃除湿机将实施自动保护而停机,无法进行除湿工作。
为了生产高品质的超细纤度生丝,对超细纤度家蚕原料茧的烘干、煮茧、缫丝工艺进行优化。蚕茧烘干的主要工艺条件是温度、湿度、风速、铺茧量和干燥时间等五项,其中温度、湿度、风速对蚕茧烘干速度和干茧品质影响较大。
蚕茧烘干过程主要分为预热、等速干燥和减速干燥等三个阶段:
①预热阶段:对鲜茧加热,热能通过茧层透入茧腔内杀死蛹体,使蛹体水分进入蒸发期。这个阶段,温度要逐步上升,而急升。
②等速干燥阶段蛹体水分蒸发量最多、蒸发速度*的时期。在这个时期内,蛹体水分的扩散速度与茧层表面蒸发速度处于平衡状态,茧层温度低于干燥室内的空气温度,蛹体温度又低于茧层温度,一直持续到蛹体水分扩散速度逐渐落后于茧层表面蒸发速度时为止。
③减速干燥阶段茧中水分逐渐减少,蒸发速度相应变慢的时期。这个时期内,茧的温度逐渐升高到接近热空气的温度。当蛹体内部开始蒸发时,减速干燥即由*阶段转入第二阶段,直到干燥结束为止。
蚕茧烘干温度一般控制在55℃,空气流速由快到慢逐渐调整。经烘干的蚕茧冷却后,即包装入库贮藏。茧库应建在高燥处,并具备防潮、密闭和换气等条件,以防止霉变和虫、鼠为害。为害干茧的霉菌主要有曲霉属、青霉属和白霉属3类,多湿环境极易蔓延,导致蚕茧霉坏。为此,库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%~70%RH范围内。茧库主要害虫有大谷盗、双皮蠹和棉红铃虫等,入库前需用药剂杀除。